閨蜜剛拿駕照沒幾個月,所以平時上路都是開得很慢。并且她最怕的就是在路上被人催的感覺,她說自己本來就不熟練,一催就更緊張,有幾次甚至直接熄火了。這著實讓我們笑話了一陣子。后來,她干脆在車尾貼上「越催越慢,再催熄火」的標語,結(jié)果情況真的就改善多了~
之所以舉這個例子,也是最近被朋友A吐槽孩子吃飯、上學、做事各種磨蹭時說給她聽的,“你看,人在面對催促時,哪怕是成年人,第一時間升騰起的情緒都不是平靜接受,而是緊張、反抗、拒絕。更何況是孩子呢?你越是催,他可能越是慢!”
一
究竟是孩子慢,還是你性子急?
關(guān)于父母對孩子的催促,真的是隨時可以聽見,可有時候真未必是孩子的問題:
“快點寫作業(yè)去,暑期都快過完了,你還不慌不忙……”
(ps:其實,那時候也就剛放暑假半個月)
“快點穿好衣服,拿好書包,校車都在樓下等你了……”
(ps:其實,那時候校車還有一站距離)
“快點睡覺,你明天還要去補習班,這次的鋼琴課可不能再落下了……”
(ps:想想如果大家在你睡前提醒你明天是周一,你大概就明白孩子現(xiàn)在的心情了)
“趕緊吃飯,吃完飯趕緊做作業(yè)、畫畫、彈琴……”
(ps:雖然這些功課是得做,但是在吃飯前就讓孩子想著還有后面的一!大!堆!待完成事項,你覺得他還有食欲?就算有食欲,你覺得他不會為了再拖延一下,故意慢慢吃飯?他慢慢吃飯,你是不是又該著急嘮叨了?如果你這樣催促你認為的「做事拖拉」的孩子,那么這將會是個死循環(huán)!)
“快點跑,地鐵馬上就要關(guān)門了,錯過了這趟可能就要遲到了……”
(ps:明明知道門就要關(guān)了,就為了不遲到拉著孩子往里擠?且不說這種行為教育本身存在問題,就這危險程度不比遲到來得讓人更緊張?)
……
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、自己的節(jié)奏行事。但其實,成年人和孩子的生活節(jié)奏、生理節(jié)奏以及生命節(jié)奏本身就是大不相同的。強制要求的后果,只會讓孩子質(zhì)疑自己的生活節(jié)奏,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,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,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,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。
并且,如果孩子的生活節(jié)奏過快,也會影響其身體的激素分泌,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。更何況有時候,真的只是我們自己內(nèi)心的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在「作祟」。所以,當家長非常緊張某件事但孩子卻沒有絲毫意識的時候,我們不妨停下來,想想究竟是孩子慢,還是你性子急?
二
對待愛磨蹭的孩子,教育要有道
1、分清大人的節(jié)奏和孩子的節(jié)奏
大人總是希望孩子能夠「自律」,但常?;煜俗月傻臉藴剩汛笕说臉藴识楹⒆拥臉藴?。比如,大人覺得自己吃飯只需要十幾分鐘,也希望孩子能夠在這個時間段吃完,當孩子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的時候,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,也因孩子打亂了自己的節(jié)奏而感到心煩意亂,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(jié)奏。
若是這種情況,父母要調(diào)整自己的心態(tài),允許并適應(yīng)孩子的慢節(jié)奏,一起探索和諧的生活。
2、變催促為提醒
催促會給孩子壓迫感,讓孩子感到好像是在被控制、被指責,而善意的提醒會讓孩子感到如春風拂面,更愿意接受。
并且催促在頻率上類似與嘮叨,反復(fù)強調(diào)一件事情,也會讓孩子感到厭煩,而善意的提醒,往往是點到為止,只說一次,故不會讓孩子太反感。
所以,父母偶爾不妨變催促為提醒,給孩子一個緩沖期,同時給孩子傳遞溫暖、信任的感覺。比如說:“還有10分鐘的時間,我們就要出門了,你要在10分鐘之內(nèi)要吃完早餐哦。”
3、幫助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
孩子年齡小,對時間概念很模糊,平常只聽到媽媽說“時間不夠了,快點!”但根本不知道5分鐘是多長時間,半個小時又是多長時間。
若是這種情況,父母首先要有意識的幫助一下孩子掌握時間概念,比如讓他知道1分鐘是大概是他們?nèi)バl(wèi)生間小便的時間,半個小時是爸爸媽媽看新聞聯(lián)播從開始到結(jié)束的時間。
4、幫助孩子合理規(guī)劃一下時間
比如去上學,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,起床洗漱和吃飯要多長時間,路上要留多長時間,我們最少要在什么時候起床,最遲要在什么時候出門。
5、試著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
適當?shù)淖尯⒆映袚约盒袨楹蠊?,更能讓孩子收獲經(jīng)驗。比如,因遲到,被老師批評或處罰;因拖延,錯過了得到某些東西的機會等。讓孩子受點小挫折,更能讓他明白和記住。
催促孩子,是生活中是一種現(xiàn)象,它能從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適應(yīng)外部世界。但家長們也要明白,催促也要講究方法,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喲~